欢迎访问天长市中医院

院内OA 0550-7046442 I89497784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大众健康

健康教育

大众健康

糖尿病防治中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1-05-02 来源: 浏览:

糖尿病防治中的误区

糖尿病专科     肖昌庆副主任中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迅猛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总患病率已接近10%,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病年龄的前移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多脏器损害,引起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或致死。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和错误认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第一 饮食治疗中的误区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牛”,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有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甚至觉得饭吃得越少越好。这一错误认识的存在使得有的患者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需要,造成营养不良;有的患者不吃主食,却对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不加控制,导致热量摄入过高,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

    不吃甜的血糖就不会升高。市面上出售的咸面包、咸饼干以及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设计的专用甜味剂食品,虽然都不含蔗糖,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吃这些食品也应计入总热量之中。

    进食增加只要多吃药就可控制血糖。其实,这样做非但使饮食治疗形同虚设,更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同时增加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或者造成肥胖,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可以适量进食水果。不过,最好选择热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梨、柚子等。进食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或睡觉之前。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长期用水果代替正餐,这样做会无法保证必要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也是不可取的。

第二 运动治疗中的误区

    运动量过大。适当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热卡,减少脂肪的堆积,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引起应激反应,反而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是有害的。

    运动时间不合适。不但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1小时前后开始活动比较合适。有些使用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喜欢空腹运动,结果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运动过早,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极易导致低血糖,要注意避免。

    不注重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医生指导下的降糖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内容,而更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日常生活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如运动、饮食,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保证睡眠等,这些基础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对待。

第三 药物治疗中的误区

频繁换药。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影响了治疗效果。

擅自停药。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不仅易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严重的影响。

凭感觉服药。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殊不知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多,于是认为用药不用药无关紧要,从而使病情控制不稳定,甚至进一步恶化。

轻易相信所谓“祖传秘方”。社会上流传一些食物如山楂或南瓜等有降糖作用,无须控制。其实,山楂对普通老年人有软化血管的作用,但同时也含有较多果糖,不加以限制会影响血糖。同样,南瓜降糖也无科学根据,只能作为蔬菜食用,过多食用也会升高血糖。而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因此,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宣传。不用药物只靠偏方,不可能控制血糖,会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打胰岛素会成瘾。胰岛素不属于成瘾类药物,它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唯一的一种降血糖激素。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取决于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是否满足人体需要。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不补充外源胰岛素就无法生存。很多2型糖尿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也需要短时间或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第四 监测方面的误区

 血糖越低越好。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的危害性。认为血糖越低越好。其实,低血糖的危害远远超过高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记忆下降、智力减退等,并可使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尤其在冬季,更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因为冬季夜长昼短,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能量补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有很多在冬季凌晨1-3点左右出现低血糖,除了出汗、心慌外,第二天晨起还会感到头痛,乏力等不适。但这些表现往往会被糖尿病患者忽视。患者朋友一定要加强对低血糖的认识,掌握必需的防治知识。此外,选择具有平稳,安全,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的药物十分重要。

   不愿查餐后血糖。常规体检中往往只检查空腹血糖,大多数人会误以为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糖尿病了。实际上,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的后备军(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所以,一定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查。一旦空腹血糖被检查出大于等于5.6mmol/L,就要做进一步的糖耐量试验,若结果大于等于11.1mmol/L,又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那就等于说糖尿病正向你走来。目前在很多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甚至很少监测和注意餐后血糖的变化,这使得他们罹患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的危险比普通人高了好几倍。因为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整体的血糖控制,而且比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能预测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风险。因此,控制好餐后血糖才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合并症。

第五 管理方面的误区

胰岛素分泌不足与身体对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环节,因此控制糖尿病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由于每个患者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除要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结合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疾病的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从价格上来选择。否则不仅血糖控制得不理想,还有可能损害身体的其他器官。所以,您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

有的人总想比较,看哪个医生说得对,结果一个医生一个说法,自己对每一个医生讲的都将信将疑,转而自己读有关糖尿病的书籍,以为自己已成为专家,结果往往断章取义,曲解本意,按自己的想像去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

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得了糖尿病只需控制血糖。很多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从来没有做过慢性并发症筛查,有的甚至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眼睛,肾脏、神经、大血管等的并发症。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失明的患者中约有40%-50%是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30%是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的50%和截肢的60%是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仅10%只有血糖升高的单独症状,90%都会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的治疗费用,80%也来自于慢性并发症治疗。甚至部分糖调节异常的“糖尿病前期者”也已受到眼底病变,肾功能异常、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折磨。所以,一旦被确诊为高血糖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和糖调节异常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


上一篇: 谈谈义齿的修复

下一篇:肿瘤与饮食

联系电话:0550-7046442  I8949778442  医院地址:新河南路140号    邮编:239300

Copyright 2005-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10010581

ba_03.png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