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长市中医院

院内OA 0550-7046442 I89497784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大众健康

健康教育

大众健康

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0-05-13 来源: 浏览:

       天长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徐文琴   夏天天气炎热,气候潮湿,便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加之人们出汗多,皮肤表面湿度大,可使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造成皮肤感染;另外夏季人们穿着单薄,皮肤暴露部位较多,这时阳光直射,日照时间长,因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病也相应增多;还有夏季也正是昆虫、蚊虫大量孳生的季节,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由于蚊虫叮咬以及因昆虫引起皮炎者也非常多。那么,在夏季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皮肤病呢?下面谈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问题。所以有(1)细菌感染的皮肤病。如:毛囊炎、丹毒、脓疱疮。(2)真菌感染皮肤病。如:腋毛癣、手足癣、花斑癣、念珠菌性间擦疹、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3)昆虫动物性皮肤病。如:虫咬皮炎、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蜂螯伤。(4)温热引起的皮肤病。如:痱子、夏季皮炎。(5)日光引起的皮炎。如:日晒伤、日光性皮炎、多形型日光疹。
    一、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1.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小儿常见。好发生于面部、头皮和四肢,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半月状的脓疱,疱壁薄,容易破溃,流出黄色脓液,干燥后表面结黄或灰色痂。皮疹可因为自身传播而向周围蔓延。出现新皮损。儿童可以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常有瘙痒感觉。6—8天后结痂脱落,不留疤痕,严重者可伴高热,出现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     预防治疗: (1)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活动,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皮损处禁止水外洗,以免皮损扩大,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2)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要进行消毒。 (3)全身疗法,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或体弱的婴幼儿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 (4)局部疗法,对水疱或脓疱,用消毒针穿破,无菌棉球吸取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上,外用妙肤林、百多邦、1%新霉素软膏,10%的卡那霉素软膏、氯地霜、炉甘石剂洗剂等。 (5)中药用清热解毒之剂,如黄连解毒汤、清暑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之剂,也可以内服银黄片,牛黄解毒片。马齿苋、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煎水亦可以用三黄洗剂外洗或湿敷。 2.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为皮肤、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由皮肤或粘膜破坏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足癣、鼻炎、常是引起小腿及面部丹毒的主要诱因。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及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皮损好发于小腿和面部,表现为境界明显的鲜红色水肿性红斑片,表面紧张发亮,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有灼热感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增多,全身症状和皮损一般在4—5天达高峰,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    预防治疗: (1)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要积极防治足癣及鼻炎等病灶。 (2)全身治疗 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d 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仍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磺胺类药。 (3)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可用0.1%依沙吖喧溶液或马齿苋煎液冷敷。 (4)中医药治疗 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为治则,一般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头面部者宜用普济消毒饮加减,下肢丹毒用五神汤或萆解渗湿汤加减。若出现高热、神昏、谵妄、邪毒内攻妄症,可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犀角可用水牛角代)。
    二、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1.手足癣  往往夏季加重,秋季减轻。常表现为五种类型:⑴角化过度型 表现为皮肤粗糙,角化过度,无水疱及脓疱,皮损对位于足跟、足跖和足旁,对称性分布。⑵丘疹鳞屑型 为最常见的一型,表现为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边缘,病情加重时出现红斑、丘疹。⑶水疱型 常位于趾间、足跖及侧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壁厚发亮,疱干后脱屑。感染可发生脓疱,一年四季可发病。⑷浸渍糜烂型 常侵犯第三、第四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发出恶臭。夏重冬轻,可以终年不愈。⑸体癣型 表现为水疱、丘疹、红斑,皮损边界清楚,常呈环状,伴剧烈瘙痒。手癣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手足癣病起为单侧发病,长期不治可累及双手或双足。
     2.花斑癣(汗斑)  好发于胸背部,有时可波及面颈,表现为黄豆至甲盖大小的斑疹,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状,表面附有糠秕样的鳞屑,呈灰色、褐色或黄棕色不等,时间较久的呈灰白色,状如花斑。偶有轻度瘙痒。饮酒及出汗后皮损加剧。    预防治疗:用水杨酸、苯甲酸制剂、1%益康唑、联苯苄唑或特比萘芬等有一定疗效,但难除根。25%硫代硫酸钠外涂后再涂以3%稀盐酸有一定疗效。内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治疗。  三、昆虫及其它动物性皮肤病隐翅虫皮炎: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头黑色胸橘黄色,前腹部为黑色鞘翅所覆盖,有足3对,全身被覆短毛。接触有毒隐翅虫的毒液而致的皮炎,好发于面颈等暴露部位,皮损常呈条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针头大小的水疱或脓疱,周围淋巴结常肿大。自觉明显瘙痒和灼痛感。预防主要为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切勿直接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因毒液沾染皮肤引起皮损,夜间睡眠时应息灯,纱窗应关好,蚊帐应放好。一旦发生了皮炎,应立即用清水、肥皂清洗患处,并进行对症处理,如外涂炉甘石洗剂等。如出现继发感染应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激素霜剂季德生蛇药外搽患处,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次收效快。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氯苯那敏、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等。
      1. 2.蜂蛰伤:为蜜蜂、黄蜂(亦称马蜂、胡蜂)、大黄蜂及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急性反应。刺伤后局部立即有灼痛和瘙痒感,很快出现红肿。如同时被多数蜂蛰伤,可出现大面积肿胀,并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燥、乏力等全身症状。如被大黄蜂蛰伤,可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呼吸麻痹等,严重者可抽搐、肺水肿、虚脱、错迷、休克而于数小时或数日死亡,还有蜂蛰伤引起血红蛋白尿而肾功能衰竭。治疗首先应设法拔出毒刺。如为蜜蜂蛰伤,其毒液多为酸性,可外涂10%氨水或肥皂水,如为黄蜂蛰伤,其毒液多为碱性,可外涂5%醋酸。如蛰伤处红肿疼痛明显,可局部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吐根碱并口服抗组织胺药和止痛药。全身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激素和蛇药片治疗,并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四、温热引起的皮肤病
       1.痱子:为高温湿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引起的小水疱或丘疱疹。临床上分为四型:⑴白痱(晶形粟粒疹)皮疹为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水疱,疱液清,壁极薄,易破裂,自觉症状轻微,主要是高热大量汗出,长期卧床患者较多见。⑵红痱(红色粟粒疹)最常见。损害表现为针帽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成批发生于躯干部。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⑶脓痱主要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及小儿头皮,表现为丘疹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⑷深在性痱子损害表现为多数炎症性丘疹,出汗后可增大,可伴有中暑症状。预防痱子的发生应注意加强室内通风降温,衣着应宽大,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揩干后扑痱子粉或爽身粉。痱子的治疗主要以清凉、收敛、止痒的外用药为主,局部可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脓痱可用鱼石脂炉甘石洗剂,必要时内服抗生素。 2.夏季皮炎:为炎热引起的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尤其是小腿,为大片鲜红色斑,其上有密集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久之,皮肤可增厚,伴剧烈瘙痒。天气转凉后可自然痊愈。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使室内通风干燥,衣服应宽大轻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换衣。治疗本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等。口服绿豆汤、金银花露、地骨皮煎水内服。
    五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
     1.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一般于日晒4~6小时出现皮损,至12~24小时达高峰,表现为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境界明显的红斑、水肿,严重时发生水疱、大疱,伴瘙痒和刺痛感。晒伤面积大且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心悸、谵语、休克等全身症状。预防日晒伤主要是避免过度日光曝晒,外出时注意遮阳,如戴遮阳帽、穿浅色长袖衣裤、外涂防晒霜。处理以对症为主,如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做冷湿敷等,对广泛而严重的晒伤,可用小剂量类固醇激素和消炎痛内服。
     2.多形性日光疹:为日晒后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皮疹,以小丘疹和丘疱疹最为多见,但某一患者常以一种形态的皮疹为主。本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日晒后皮损明显加重,瘙痒也加剧。一般到秋季以后病情可明显好转。预防主要是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可外涂防晒霜。治疗可选用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内服,也可选用氯喹治疗,外用药物常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
     3.外源性光感性皮炎:为皮肤直接接触某些光敏物或光敏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再到达皮肤,受日光照射后发生的皮肤炎症反应。光敏物常见的有:药物如四环素类、灰黄霉素、巴比妥类及某些草药如补骨脂、龙胆草、防风、白芷等,动物如泥螺,植物如菠菜、油菜、小白菜、木耳、无花果等均可引起光感性皮炎。预防本病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避免接触光感物质,其次应防日晒。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
     夏季常见的皮肤病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以外,由于夏天气候的影响,其它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的发病率均可相应增高,但是只要您预防得当,治疗及时,在炎热的夏季就不会让皮肤病增加您的烦恼。

联系电话:0550-7046442  I8949778442  医院地址:新河南路140号    邮编:239300

Copyright 2005-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10010581

ba_03.png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