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长市中医院

院内OA 0550-7046442 I89497784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中医园地

健康教育

中医园地

自然与养生

发布时间:2010-05-31 来源: 浏览:

  自然与养生
  主任中医师 雍履平
  摘要:以天、地、人和谐共存的观点,阐述大自然对人生、养生的影响。举出天象(红霞、白云)地貌(山岳、大海)及植物(绿竹、菊花、松柏、芝兰)之奥义对人的启悟。凡消沉、窘迫、惆怅、气闷及骄、躁、卑、怯的心情,都可走出去请益;凡神经症的焦点,抑郁、强迫、恐怖等,均可走出去观赏。
  关键词:养生 自然
  “天人合一”,是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的这种理念。天是自然,人是人类。原意是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也是中国哲学家对天人关系的观点,中医把它作为一种基本理论。认为天气、地气、人气都是密切关联的,人的后天生命盛衰变化状态,都是自然的大气与人体之气共同组成的,人若没有自然界的大气(空气),呼吸就会停止。
  人的精神状态与自然界万物息息相关。《证治百问》说:“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青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就是说,畅快的性情不但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长寿。而这种性情既可受人事的影响,也可受自然界的影响。所以顺应自然,至臻寿域;陶冶自然,神定意闲;观赏自然,欢快无限。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可以调节人的性情,也可以疏泄人的气血,气血和畅,则身体健康。
  清代学者王文彬说:“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观赏如朱砂之红的彩霞,可以领悟到它明亮而又灿烂的生命;观赏白云时,可以欣赏到它聚散卷舒自如的曼妙姿态;观赏山岳时,可以体认到它灵秀高拔的气概;观赏大海时,可以领悟到它的广大无际。因此,只要用心体会,那么,天地之间无处不是暗含对人有益的影响,而且受益有瞬息之间。这是举以红霞的色彩、白云的姿态、山岳的气概和大海的容量来充实人生、启发人生,并充填养生、影响养生。
  王文彬还说:“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面对着绿竹的时候,能学习到它待人应虚心有礼;面对菊花时,能学习到它处乱世应有的高风亮节;面对松柏时,能学习到它处逆境时应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而在面对芝兰香草时,能学习到它的品格芬芳幽远。那么,在大自然观赏之中,没有一个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是从竹子的虚心、菊花的气节、松柏的韧性和兰草的品味来启发人生。那么,能不能充实人生和充填养生呢?显然可以。现从两个方面叙述。
  其一,借以充实人生
  一个人要丰富人生,做一个像样的人,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充实自己,不是像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的“惟求得其心”,而是要在接触外物中有所感悟。惟求其心,是将人的意识置于存在之先,因而是唯心的,独自一人静坐冥思苦思,只能是虚幻,唯有与自然界事物接触,才能得其益。
  有一本书叫《意林》,在《申鉴》里说:“君子有三鉴:鉴于前,鉴于人、鉴于境。”意思是说有首先有身份的人,要常常对照前,前,就是应当多读读前人的书,从书中获取前人的教训,以之为鉴戒;对照人,就是多交往,从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得到借鉴;对照境,就是吸取在生存环境中对人生影响的体验。有一哲人说过:“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这就表明体验的重要。
  怎样体验呢?那就是要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就要要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支体验。只要你善于应用视觉、思维、联想,那么大自然处处是你的良师益友,既不花钱又不花力,轻而易举地学到许多知识,又能启发灵感与智慧,从而充实了自己,丰富了人生。
  生活觉得苦燥无味,心情有些消沉。我就走出看看朝霞或晚霞,也可焕发出自己生命灿烂,心胸中倏然是一片美丽的晴空。这是从红霞的颜色和亮度获得的心情。
  生活觉得有些窘迫,不自如、不自在。我就走出去看看天空中的白云,它是那么聚散自如,时而卷收时而舒展,飘飘然,无拘无束。此时可以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悠闲自在,从容不迫,不过是“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罢了,或者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从云的态势获得的感悟。
  生活觉得不如人,心中有些惆怅(失意感)。我就走出去旅游,看看一些大山,它的气概是那样峻拔雄伟,此时心胸可以豁然开朗,从而暗忖人只要坐得正、行得正。做人也应像高山一样挺拔。正如孔稚桂《祭张长史文》曰:“惟君之德,高明秀挺。“人只要不缺德,有什么不如人?这是从气概有所得。如果不旅游而看不到高山,看看高层建筑亦可。
  生活觉得有些窝囊,常常不是受外人气,就是受家里人的气。此时可以走出去观光,看看大海。大海是那样浩瀚无边,一望无际,气度之大,百川能容。面对大海,可以领悟到人就是要有些气量,要叫人不气你,你首先不气人。想到这,心里也可能好受些。没有条件观大海,到河边看看水流浪花亦有益。
  当一个人产生骄、躁、卑、怯的性情时,更须走出去,到大自然接受陶冶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当觉得自己有些锋芒毕露,收敛不住自己的心时,就走出去看看绿竹,它是那样俨立虚心,难不成人还不如竹吗?由此也可能领悟到“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这是从绿竹虚心所获的要低调做人。
  当觉得为年华渐逝而焦躁时,就走出去看看秋天的菊花。它在那被肃杀之气摧残得诸花瓣瓣落、诸叶片片飞时,依然情志凝重,神欢志闲,“愿坚晚节于岁寒”(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面对此景,难免令人神萦思绕,晚年应持守节操。正如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平》词云:“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一个官员能辞官到农村耕种谋生而不埋怨,却属不易,又能用一只鸡一壶酒常与邻里一起聚餐共欢的心情,更是难得。这是从菊花高尚的气节所得。
  当觉得事有违逆而常感不顺心时,就应走出去,看看松柏。它在严冬惨切,寒气凛冽,北风呼啸之中,依然逆风挺立,凛然不可侵犯,使人瞬间效苍松刚毅不屈韧性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想想自己的小小之忤意或挫折又算得了什么?正如战国时荀子所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松柏能抗寒,既然为君子,人也应能抗难。这是从松柏之坚韧性格,得到启示。
  当对某个人有成见而耿耿耿于怀时,应当走出去,观赏观赏兰草。兰草是那么幽香。《孔子家语·在厄》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是说兰草生长在深林里,无论有人无人都散发出幽远的清香,使人看了闻了无不感到“室有芝兰气味别,胸无城府天地宽。”芝兰,荀子作“芷”兰,芷亦香草,也比喻才质之美。兰,兰草;亦作香草,古人佩之。芝兰无论一物或二物,皆香气诱人,称为美的品格。城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观赏了兰草芬芳幽远美的品格,可能使人“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晋书·愍帝纪论》)。这是从芝兰品味芬芳得受启悟。
  其二,借以充填养生
  人生在世间,要应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分为三个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类世界(包括网络)和意识思维世界(包括梦境)。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地球越来越小、科学越来越发达、人的欲望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越想好,于是人的意识思维世界被社会人类世界干扰破坏很严重,污染也很严重。
  在饮食方面,粮食、蔬菜、水源被化学物质污染,转基因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禽畜蛋奶类层出不穷。
  在环境方面,工业有毒废料、垃圾遍地堆积。
  在空气方面,森林绿化逐渐减少,自然气候正在悄悄变化,汽车尾气排放之烟雾弥漫缭绕。人们似乎已被挤入狭小的空间。
  由于生活越来越想好,人与人竞争激烈,如万马奔腾,似风驰电掣。弄得有些人头昏脑胀,坐卧不安。
  由于地球越来越小,信息风靡,网络对人的精神污染和干扰,传媒泥砂俱下,扰得人心绪不宁,浑身不适。
  人类正是生活在这样环境里,意识思维不堪重负,从而导致人体环境纷纷紊乱,失调病接踵而来:
  消化系如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胃炎、结肠易惹综合征;
  循环系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神经内分泌系如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甲亢、糖尿病、痛风、肥胖病包括脂肪肝、血脂异常等。
  大凡神经痛、失眠,大都是神经、内分泌失调病。
  得了这些病怎么办?减少这些病发生怎么办?单纯依赖药物不济于事;求救于人行不行?不行;求救于鬼神行不行?也不行。唯有求救于自然界,向大自然求益、向大自然请教。大自然蕴含着让人难以想像的宝藏。
  《荀子·修身》曰:“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只模仿别人做法,是一般普通人;有素养的人,是亲身去体验。
  若有抑郁症,心情常不悦,终日高兴不起来,夜间失眠。早晚可看看日出日落,红霞是那么艳丽和明亮;亦可观赏芝兰芳香或其它花卉之色香娜姿,以使精神被唤醒而娱悦,甚至能领悟到“知足常乐,无欺自安”。也可能意识到“一朵花中有天堂”。
  假若是焦虑症,终日烦躁不安,思前虑后,睡不香、食不甘。可以外出旅游,看看大海,大海是那样博大能容;又可看看竹子,竹子是那样挺立虚心。有可能拓宽胸襟,领会到“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之意。自己既然没有欺心,又焦虑什么?
  倘是强迫症,做事不放心,反复动作;听活不相信,反复追问;记事怕忘记,反复检查。常有如此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情绪时,应当走出去,看看空中白云飘飘,时卷时舒,聚散自如;也可观赏菊花,霜前洒脱争艳。有可能得到精神放松,体会到“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从而放眼界,开心源,使得强迫症状缓解。
  如果是恐怖症,走路怕车,夜晚怕黑,场合怕众。就应当走出去,观赏观赏大山。大山是那样灵秀高拔的雄伟气魄;还可以面对青松的昂首挺立而不畏严寒的坚韧性格。有可能使其感触而志渐坚、胆渐大,达到“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若危涉及风波无恙”的胆气。
  以上只是举出一些特征典型,大自然万物荟萃,何止这些,同类亦可推寻。只要人们愿意与大自然相处共融,只要用心用脑去观赏、去感悟,则是取之不竭,欣赏不尽,享受不止,受益无穷。

上一篇: 中医体质养生

下一篇:针灸漫谈

联系电话:0550-7046442  I8949778442  医院地址:新河南路140号    邮编:239300

Copyright 2005-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10010581

ba_03.png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35